另类老头735
1925年,张作霖治下的铁路局长常荫槐因公出差。听手下说头等包厢有个男客,不买票还嚣张跋扈,于是前去查看。
主要信源:(今日辽宁——走进老建筑里的辽宁|沈阳常荫槐公馆里的“东北军内讧往事”;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——《中华民国史》)
在1929年寒冬的东北奉天城,张氏帅府的老虎厅里发生了一件震动地方的大事。
常荫槐,一个曾经在东北政坛风光无限的人物,被果断除掉了。
这起“杨常事件”后,有人质问当时的主事者,他回应说如果错了就向东三省的乡亲们赔罪,可他坚持自己做得对。
事情发生在一月底,天气还冷得很。
常荫槐的尸体还没凉透,他家的小妾打过几个电话打听消息。
但只收到模糊的答复,说打牌才刚玩了一圈。
实际上,一切都已经结束了,常公馆从那天起彻底失去了往日的热闹。
常荫槐出生在清朝末年那个混乱年代,国家被外国势力欺负,整个中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不安。
普通老百姓日子难熬,吃不饱穿不暖,可上层人物倒还能过着滋润日子。
他家算是典型的地主官宦人家,祖上几代都做官,在当地很有权势。
常荫槐排行老四,前面三个哥哥一个比一个出息。
他后来考进了奉天法政专门学校学法律,毕业后去了黑龙江官府做事。
因为常荫槐脑子活络,办事利索,受到杨宇霆的重用,成了他手下的得力帮手。
杨宇霆是东北政坛的大人物,常荫槐跟着他一路高升,做到京奉路局的局长。
后来还代理过全国交通部的部长,同时管着京奉铁路。
常家人靠权势和钱财,在黑龙江一带占了很多肥沃土地,自己盖了高大气派的常公馆。
但好景不长,“杨常事件”后,公馆就没人管了,现在看只剩下一片衰败,那些金碧辉煌都成了泡影。
在常荫槐升官发财的路上,有些小事就显出了他的个性。
比如1925年有回他从北京出差坐火车去沈阳。
上车没多久,手下人来报告,包房里面有个男人,不仅坐霸王车还到处骂人。
常荫槐一听火冒三丈,带着铁路执法队直接奔过去。
查起来才知道,这人是张作霖家的厨子。
仗着是张大帅手下的人,道出胡作非为。
可常荫槐不吃这套,非得按规矩来,命令他马上下车。
厨子不服气,动手反抗,结果被执法队连推带搡摔下了火车,还挨了顿揍。
厨子窝囊地哭着回了沈阳,找张作霖告状。
张作霖先问谁打的,听说就是常荫槐,反倒乐了,夸这人做事不讲情面,正是官府需要的能管事的好材料。
正是这种铁面作风,让常荫槐一路往上爬,但也引来了祸根。
他在黑龙江当差时就和一个叫万福麟的官员不和,万福麟是当时主事者的亲信,两人为了争权斗得你死我活。
到了后来,常荫槐想自己拉个山头,搞了个“山林戒备队”,想多招兵买马壮大实力。
可东北的高层不同意这事,觉得他有二心。
常荫槐仗着自己有权,不在乎别人看法,硬生生地继续干,这下更惹恼了当局,成了矛盾的导火索。
他和杨宇霆走得很近,就因为两人都想反对南京政府的蒋介石,觉得老蒋管得太宽,他们公开唱对台戏,想给东北争出头来。
但东北的大背景复杂得很,主事者的势力是南京那边撑腰的,不是他俩能轻易动摇的。
常荫槐和杨宇霆不知道危险在靠近,还自信满满。
1929年一月那天,两人在张氏帅府的老虎厅等着开文件签字,以为能把对手压下去。
结果出人意料,主事者根本没签,反倒把他们拿捏住了。
常荫槐就这样丢了性命,结束了他在官场的所有争斗。
这结果说意外也意外,说合理也合理。
那时正是南京政府坐大的时候,东北主事者后台硬邦邦,他们这种对抗好比小蚯蚓去撼大树,历史上多少这样轰轰烈烈的人,最后没落个好下场。
常荫槐的前半生算是风光了,从穷苦人家看来简直天差地别,但他不懂得收敛,连命都搭进去,到头来一场空。
常公馆的事就是个明证,当初建得再好,一夜间就冷清了,如今剩下一副残破样儿,像个大警钟一样提醒人们,人生起起落落不是谁都能掌控的。
他这种人靠背景起步,以为自己能在乱世成英雄,可乱世不认人,专打不长眼的棋子。
命运这东西,生下来那一刻就定了大半,改也难。
常荫槐的结局不是命里的注定悲剧,而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偏了路,硬往墙上撞。
人得学会从这些事里看明白,别老回头看过去的辉煌和遗憾,那都过去了,放得下才能走得远。
常公馆现在风吹雨打成了废墟,透着一股凉气,可这些旧事不是为了让后人叹息的,是想叫我们记住.
过日子要往前看,心态放正,别像太阳下的向日葵,能直挺挺地活着就挺好。
对此您怎么看呢?
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