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贺!沈阳市文博中心“红山·良渚与中华文明”研学活动再获全国大奖

沈阳 更新于:2025-11-01 13:43
  • 老布衣18226489

    来源:沈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

    还记得去年沈阳博物馆的“文明之光——红山•良渚与中华文明”主题展吗?

    你的孩子参加过这个展览的研学活动吗?

    10月28日,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指导、中国文物报社主办,殷墟博物馆承办,北京众创云启文化产业有限公司、博展圈(北京)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办,中国电信支持的“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”终选会在河南安阳举办。

    沈阳市文博中心申报的“守护与传承中华文明——沈阳博物馆红山•良渚文化研学活动”从全国97项入围案例中脱颖而出,荣获“研学类优胜案例”奖项,成为全国文博社会教育领域的示范项目。

    沈博案例誉满全国

   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文博单位、科研院所、高校及文博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参与。经15位专家综合评议与实名投票,最终遴选优胜案例67项,涵盖宣传讲解、研学、主题展演、展览展示、数字化传播等六大类别。

    沈阳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姜欢在终选汇报中介绍,“红山·良渚与中华文明”研学活动以“让青少年读懂中华文明”为目标,展览入选2024年度“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。自展览面向公众开展以来,掀起了“探源五千年中华文明”的观展热潮。

    研学设计环环相扣

    案例以“分层设计、闭环研学”为特色,构建了“学前思—学中想—学后悟”三阶段教育路径。

    学前思理论教学阶段

    “研学清单”提前解锁文物背后的知识密码,让孩子们带着探究欲走进展厅。

    学中想实地探究环节

    全息复原技术、互动探索墙实现了可触摸、可思辨的体验。

    学后悟沉浸式体验之时

    手作“玉猪龙”的打磨声里,“中华文明小守护者”证书的分量中,文化传承的种子已悄然扎根。

    此外,项目还突破传统社教模式,构建“线下研学+线上云展”立体传播矩阵,通过新媒体推广、征文活动、线上直播等方式,将青少年的个体感悟转化为公共文化资源,拓展文明传承的广度与深度。

    截至目前,这场研学活动已与沈阳市多所中小学共建研学基地,获各级媒体报道超千次,社会影响显著。

    姜欢表示,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“点亮青少年眼中的文明之光”,让年轻一代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“原来我们的文明这么了不起”。

    文化自信润泽童心

    正如一位小参与者所说:“博物馆不是文物的仓库,是文明的加油站。”沈阳博物馆以研学为桥梁,持续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

    此次获奖,不仅彰显了沈阳博物馆在公共教育领域的创新实力,也为全国文博机构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范本。

    一起回顾大展点滴

    期待沈博更多精彩展览


    编辑:赫明

    责任编辑:刘新阳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